台大、清大、台師大等國立大學都未訂定新聘教師需開設英語授課課程的相關劃定,多採鼓勵體例,以清大為例,先生開設一門英語講課課程,學分數可乘以一點五倍。
台大外文系傳授廖咸浩表示,判定黉舍是不是國際化,應考量的是「外語」課程多寡,只看英文有些不公平,「難道美國學校就必然很國際化?」且每一個人將來對英文 翻譯需求不同,就算有需要,也不該拿專業課程來學英文,這是舍本逐末。
吳正己說,當初黉舍曾有此構思,但經校內接洽後認為不成行,並未實行,首要是認為不該把英語講課多寡當成是不是國際化指標,「英語講課應當只是手段,而非目的。」若這堂講義質不需要英文、學生透過中文可以接收 翻譯更好,那不該該讓英文變成學生進修的障礙。
廖咸浩說,培養英語能力需要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從教室講義到授課體例,研究所再全英文講課,慢慢建置情況,盲目、沒有考量個體差別性的做法其實不得當。。-> 翻譯社|,-> 翻譯公司|的-> 翻譯
他認為,國際化應豎立在「情況營造」,讓更多外籍生、外籍教員在校園內天然與學生互動,學生自然就有利用英文的機會,外籍生也能從台灣學生身上進修華語,這才是真實的國際化 翻譯社
清大教務長戴念華表示,英語講課有其需要性,畢竟外籍生來台,或台灣學生到國外就讀都需要上英語課程,但採鼓動勉勵體例較得當,並不是所有教員都合適以英文講課,且營造英文情況也要認識學生到底是否能接收,而非片面推動。
政大一紙要求新進教師需授英文課程 翻譯公函在校內引起教師反彈,台師大在七年前也曾提過雷同構思,但後來並沒有實行。台師大副校長吳正己說,英文授課只是對象,不該該變成「目的」,課程最主要的還是讓學生能接收;也有傳授認為,英語不完全等於國際化,如許的價值判定太甚單一 翻譯社
本篇文章引用自此: https://udn.com/news/story/6928/1583992有關翻譯的問題歡迎諮詢華碩翻譯社